双非大学10强最新排名揭晓:深圳大学居首扬州大学第3昆明理工第9

2025年ABC中国大学排名揭晓,深圳大学领衔非211/985高校十强,科研资金超50亿,校企合作成果显著;扬州大学以农业学科为核心,推动长三角产业升级;昆明理工大学转型绿色制造,主导国际标准制定。地方高校错位竞争,展现中国高等教育多元化发展新格局。

#图文打卡计划#关于这份非211、985高校排名前十的大学名单,您有什么看法?近期,2025年的ABC中国大学排名新鲜出炉,其中非211、985高校的前十榜单一经发布,立刻引起了广泛的关注。众人不禁好奇,在“双一流”建设的大环境下,究竟是哪些学校能够崭露头角?

双非十强崭露头角

深圳大学在各类排行榜上连续多年占据领先位置,牢牢占据全国综合排名的第58名。紧接着的是浙江工业大学,位列第83名,以及扬州大学,排在第87名。南京工业大学排在第91位,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位居第94位,这些高校均成功进入前十名。这份排名真实反映了地方高校的快速发展,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的分配正逐步展现出多元化的态势。

深圳大学模式范本

深圳大学连续三年位居非211、985高校之首,其发展轨迹被公认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成功案例。学校坐落于深圳,这座被誉为“科创之都”的城市,在电子信息、光电工程、生物医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展现出鲜明的学科优势。截至2024年,该校的科研资金已超过50亿元,所培育的科技企业数量在全国高校中排名第五。此外,校企联合实验室这一模式在国家层面得到了广泛的推广。同时,它同华为、腾讯等知名企业展开了密切的合作。另外,在国际化进程中也取得了显著成绩,与世界超过200所高等学府建立了合作关系。国际学生的比例已达到15%。在粤港澳大湾区,它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,不仅是人才交流的枢纽,也是人才聚集的重要场所。

扬州大学学科特色

图片[1]-双非大学10强最新排名揭晓:深圳大学居首扬州大学第3昆明理工第9-趣考网

扬州大学位居第三,其显著特点是以农业学科为核心,促进了众多学科同步发展。近些年,该校实施了“文科与理科相互融合、农业与工业相互结合”的交叉教育模式,成功培育出食品科学与工程、环境工程等一批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新专业。在江苏省的高校里,扬州大学是当之无愧的典范,它积极融入长三角区域的一体化发展,与当地政府紧密合作,共建了23个产业研究院。这一举措助力了传统农业大市向现代农业强市的转变,而“校地融合”的模式也为其他高校提供了宝贵的参考。

昆明理工创新发展

昆明理工大学,位于我国西南部,是一所享有盛誉的工科院校。它正逐步实现从传统冶金行业的转变,并积极投身于绿色制造的新兴领域。依托于云南“有色金属王国”的丰富资源,该校在稀贵金属的提取和新能源材料的研发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,且在2024年成功牵头制定了三项国际标准。昆明理工大学在实现“双碳”目标这一重大挑战面前,毫不犹豫地设立了碳中和研究院。学校地处南亚和东南亚地区,积极主导成立了“澜湄区域高校联盟”,如今,该联盟已成长为我国与东盟国家科技交流及合作的坚实基础。

各校优势百花齐放

图片[2]-双非大学10强最新排名揭晓:深圳大学居首扬州大学第3昆明理工第9-趣考网

浙江工业大学在化工与机械两大领域表现优异,其绿色合成技术助力浙江制造业实现转型升级;南京工业大学在材料科学领域实现了多项重要突破,成功攻克了多个关键难题;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成为长三角地区数字经济人才培育的核心基地;福建师范大学在基础教育研究上位居前列;广东工业大学自动化专业与粤港澳地区的智能制造需求紧密衔接;燕山大学在重型机械学科上持续巩固其传统优势。这些高校错位竞争,在细分领域各有建树。

挑战与未来发展

这些非“双一流”的院校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,然而也遭遇了不少困难。专家认为,相较于“双一流”院校,这些院校在获取资源方面存在一定差距。与那些地处经济繁荣地区的大学相比,部分地方院校在吸引人才和科研资金方面显得较为吃力。大家对这事意见不一,有的认为这些学校的未来充满希望,然而有的人对它们继续发展的动力存有疑问。若想改变现状,那些不属于“211工程”和“985工程”的高校或许需要在学科建设方面增加投资,提高教师团队的素质,并且要努力争取政策以及社会各界的更多帮助。

大家是否想过,那些并非属于211或985行列的院校,它们是否有可能在某些方面超越那些被誉为“双一流”的学府?欢迎您在评论区发表您的看法。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启发,不妨点个赞或者转发一下,给予我们一些支持!

本文来自于百家号作者:布兰切言,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。本站旨在传播优质文章,无商业用途。如不想在本站展示可联系删除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9 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