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2024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总决赛中,上海理工大学参赛团队表现十分亮眼,金奖数量与获奖总数双双实现重大突破,在上海众多高校中位列第3,仅次于上海交通大学与复旦大学。这一成绩背后是学校对拔尖创新人才成长成才的不懈追求,以及在创新创业教育领域的深耕细作。
一直以来,上海理工大学围绕“专业-产业-创新创业”,优化双创资源配置,构建了包括课程体系、实践平台、导师队伍、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在内的“双创五大体系”,为学生提供一个全方位、多层次、立体化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。
在培育拔尖创新人才方面,上海理工大学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,借助学士导师制度与科研项目课程,学生在本科阶段就能走进不同实验室,投身科研工作。这种早期介入科研的模式,让学生得以在实践中积累经验,激发创新灵感。
同时,上海理工大学搭建了“院级-校级-市级-国家级”四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体系,每年会设立近1000个创新创业训练项目,超过90%的学生都能借此获得双创实践机会。对心怀创新梦想的考生来说,刚进入大一,就能在导师的指导下,从众多项目中挑选适合自己的参与,将创意转化为实际成果,这是极具吸引力的求学体验,也意味着学生有更多机会在实践中锻炼自己,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,为未来职业发展筑牢根基。
而在创新创业资源配置上,上海理工大学围绕“专业-产业-创新创业”的核心,进行精心布局。该校专门成立创新创业学院,负责整合校内外各类创新创业资源,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。通过构建课内课外、校内校外联动机制,创新创业教育得以更深入地融入人才培养全程。
据创新创业学院副院长介绍,上海理工大学把本科生双创教育纳入教师职称晋升的基本条件,指导学生取得高水平双创成果,还能作为申报正高级职称的“高水平代表性成果”。这一激励机制,促使教师更积极地投入到学生创新创业指导工作中,为学生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。对考生和家长而言,这也表明学生在校期间能得到更专业、更用心的指导,在创新创业领域取得成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。
当然,创新创业成果的实现离不开科研平台的支撑。上海理工大学将创新创业中心、公共实验教学空间纳入双创教育“实践平台”,让全体学生都能在专业实践中锻炼创新能力。以在大赛中获奖的项目为例,有团队研发的产品能够实现环境病毒采集、检测、消杀三位一体,15分钟内就能精准检测10种病原微生物,目前已在高铁站、机场、医院、学校等场所广泛应用。
近五年,上海理工大学本科生累计省部级以上获奖7500余项,获得授权专利615项,70多项科技发明实现转化,还催生了蓝湖照明、卓道医疗等上海市专精特新企业,这些科研成果又进一步丰富了双创教育内容。
因此,对考生和家长来说,选择上海理工大学就是选择了一个充满创新机遇的未来。在这里,学生不仅能接受优质的专业教育,还能在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中挖掘自身潜力,成长为适应时代需求的拔尖创新人才。
本站通过AI自动登载部分优质内容,本文来源于网易号作者:志愿优选君,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。本站旨在传播优质文章,无商业用途。如不想在本站展示可联系删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