许多同学大学毕业后没有找到满意的工作,为了提高在就业市场具有更大的竞争力,每年都有许多学生选择继续深造考研,经过辛辛苦苦的准备,认真的复习,等待着考试的到来。
一些同学准备了好长时间,可到了快要考试了,却决定放弃,让人很惋惜,为什么不能试一下,问其原因是: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,知道不可能考上,也就不去费那劲了,早点撤离,该干嘛干嘛去。
今年考研的报名人数是388万,刚刚开始学习的时候,有的同学发现学习的比较困难,直接就放弃了;有的学生学习了一段时间,发现学习效果不理想就放弃了;有的同学坚持到快考试了,发现自己准备得不够充分放弃了;有的同学在这段时间去参加考编制了。
从报名到考试这段时间人数在不停地减少,可到了真正考试的时候能有多少人呢?根据近几年的经验来推断,2022年有46万人弃考,弃考率11%;2023年的弃考率为11%;2024年考研的弃考率超过20%;有人预测2025年考研弃考率会更高。
按照今年考研的报考人数是388万人来计算,那就是说,有77万考生会放弃考研,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些考生主动放弃呢?分析其原因,大致有以下几个原因。
从众心理,有的学生看到其他同学报名考研,他也报名,对报考的院校和专业一点也也不了解,就报名了。在刚复习了几天的时间,发现自己根本不可能成功,这时才发现考研这个决定有点盲目了。
备考过程中的压力,有的学生备考的压力特别大,搞得心里很乱,有考不上的担忧,还有未来发展的困惑,心理焦虑,搞得疲惫不堪,最终不堪重负就决定放弃了,只好考公考编或想办法就业了。
心理的因素,备考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的困难和挫折,再加上紧张的学习,当这种承受力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,可能导致考生的心理崩溃,无法继续坚持学习,最终选择放弃了。
身体健康状况,由于锻炼的时间较少,加上长时间的强化学习,有的同学在考试前不注意休息和饮食,当正式考试时,有极少数的同学身体发热,或闹肚子等现象,不能正常参加考试。
考研不仅考的是学生的综合实力,还考验着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,最后希望大家考研成功。
你同意小编的观点吗?欢迎留言~
本文来自于头条号作者:彬说教育,本站旨在传播优质文章,无商业用途。如不想在本站展示可联系删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