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长是孩子人生中第一任老师,不仅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,更是孩子情感上依靠,精神上的支柱,家长在孩子的成长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,家长在陪伴孩子的成长中可谓是含辛茹苦,任劳任怨。
从给孩子喂奶到给孩子做饭,从爬到走,从咿呀学语到口齿伶俐,都是父母浓浓的爱和无私付出的结果,父母竭尽所能给孩子的都是最好的,可好多孩子给父母的是心酸和无奈,经过梳理和整理,家长主要的烦恼有以几种情况。
一、学习上的问题。对学习没有兴趣,被动学习,专注力较低,成绩差,虽然请家教辅导,成绩却没有明显的提高;学习习惯不好,磨磨蹭蹭,写作业的效率不高,每天晚上写到很晚,让家长非常头疼,还没什么好的解决办法。
二、孩子没有时间观念。每天从早上起床到晚上休息,家长像闹钟一样不停地催促;一玩就什么也不管了,从来不考虑明天老师要的作业和家长交代的事情;每次上学总是搞得慌慌张张,搞得不是忘了拿作业本,就是忘了拿书本。
三、孩子的性格问题。不喜欢和家长沟通,特别是在青春期,爱发脾气;做事没有计划性,很随意,没有目标,也没有毅力,不能坚持,有畏难情绪;对做错的事情爱撒谎,缺乏自信心;自尊心强,只能听表扬的话,听不进批评的话等。
针对以上情况,家长说过,甚至骂过孩子,可是效果不明显,在这里要提醒家长,不要把当年父母教育自己时的老办法用到孩子身上,因为时代不一样了。那么,我们的父母应该怎样做呢?下面,有几条建议供家长参考。
一、家长要做到“一少二多”。一少就是少批评,二多就是多肯定,多表扬。当孩子确实做错了就要批评,不能放任自流,注意不要唠叨,不讲大道理,指出错误的地方就可以了。当孩子在写作业和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时要给予肯定,发现孩子的优点要及时的表扬,建立孩子的自信心。
二,学会倾听孩子的话。孩子非常喜欢给家长分享学校和小伙伴的一些事情,家长一定要先认真地听孩子讲完,再简单发表自己的观点,正确引导,从小给孩子建立信用和感情,孩子只要愿意给家长讲发生在孩子身上和身边的事情是好事情。
三、家长要和孩子正确的沟通。家长和孩子在沟通的时候,要放下家长的架子,注意孩子的自尊心,注意说话的语气和态度,要和孩子一起想办法来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。
在孩子的成长中,家长不能缺席,需要家长的正确引导,性格和习惯的养成越小越好,越早越好。
你同意小编的看法吗?欢迎留言~
本文来自于头条号作者:彬说教育,本站旨在传播优质文章,无商业用途。如不想在本站展示可联系删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