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海师范大学怎么样?27个国家级一流专业,软科119名甩部分211!

在上海这座寸土寸金的国际大都市,教育圈向来不缺话题:当 “双一流” 高校的光环持续闪耀,当新兴学科的竞赛如火如荼,一所扎根师范教育百年的高校正打破 “双非” 身份证明自己。近期,随着 2025 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的揭晓,上海师范大学位列全国第 119 位,超越部分 “211 工程” 院校,再度引发关注 —— 这所被学子亲切称为 “上海吃饭大学” 的高校,究竟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硬核实力与生活美学?

先看硬实力,作为办学老校,会发现它的血脉中流淌着中国近代师范教育的“第一滴血”1901年南洋公学师范院的创办,为这所大学注入了最初的学术基因。百余年沧桑变迁,从“师范院”再到“上海师大”,它始终没有改变教育人才的初心。而更令人瞩目的是其科研实力的悄然崛起:近五年在国际顶级期刊发表的论文数量逐年攀升,教育学、心理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多次获得国家级奖项,甚至在某些细分领域,如基础教育创新模式、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等课题上,已成为学界不可忽视的“上海声音”。

如果以排名论英雄,上海师范大学的表现堪称“低调的惊艳”。在2025年软科中国大学排行榜中,它位列第119位,甚至超越部分211高校,同时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也在连年攀升;校友会榜单中也稳居全国百强之列。其教育学、中国语言文学两大王牌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斩获B+,与一众名校并肩;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多达27个,从汉语言文学到人工智能,从古典文献学到戏剧影视文学,既有传统文脉的坚守,又有现代学科的创新。

这一切的成绩都离不开上师大师资队伍的建设,恰似这所大学精心打磨的“金字招牌”。翻开人事处的招聘公告,“一人一议”的灵活政策反应出上师大求贤若渴的姿态:院士领衔的团队、海归青年学者的加盟、国家级教学名师的坐镇,构成了一支2200余人的精锐之师

再看软实力,作为学子大学四载生活的地方,上海师范在地理位置、食堂住宿方面的建设堪称大手笔。在徐汇校区,步行十分钟就能到达徐家汇商圈,实习与创业离课堂仿佛“一步之遥”;奉贤校区虽然远离闹市,但政府公租房的“拎包入住”政策和直达市区的校车,轻松化解了地理距离的困扰。更有趣的是,这所大学深谙“生活即教育”的真谛:被戏称为“上海吃饭大学”的六大食堂,砂锅牛肉与玉兰苑点心成为历届学子念念不忘的“师大味道”;宿舍楼里的“上床下桌”配置也是学校为学生打下的江山。

对于学子而言,选择上海师范大学,不仅是选择四年的校园生活,更是选择一个毕业后的美好未来。每年春季的 “千校万岗” 招聘会,堪称一场 “名企盛宴”:中建八局、中芯国际、字节跳动等500强企业与上海中学、华师大二附中等顶尖中学同场招贤,师范生手持多份名校录用函早已成为常态,而非师范专业学生在金融、科技、文化等领域同样是炙手可热。

有人说它 “双非” 不够亮眼,但在这儿待过的人都知道:大学的意义从来不是标签,而是你能不能在四年里找到自己的节奏 —— 比如上师大,就像个 “低调的全能型选手”,悄悄告诉你:“别慌,把专业学扎实,把日子过痛快,未来自然有你的舞台。”

所以,如果你想找一所 “既有大城市的便利,又有校园的烟火气,还能扎实搞学习” 的学校,上师大或许就是那个 “性价比拉满” 的选择 —— 毕竟,能把 “师范” 和 “生活” 都过得有滋有味的大学,真的不多啦!

本站通过AI自动登载部分优质内容,本文来源于网易号作者:志愿优选君,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。本站旨在传播优质文章,无商业用途。如不想在本站展示可联系删除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13 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