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考生想了解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阅读理解会考的题目,小编通过整理给大家分享一下相关情况,希望有所帮助。
三下第一单元阅读要素
本单元阅读要素2个,一个是想象画面,一个是优美语句。
◎课内文章阅读要素的目标
1.古诗三首(阅读要素)借助插图,抓住关键词句想象画面
2.燕子(阅读要素)抓住文中描写事物的关键词句想象画面,体会文中语言的优 美生动。
3.荷花(阅读要素) 抓住富有动感的词句和描摹事物的色彩、形态等的词句想
象画面。
题型 1 想象画面
【语文要素】如何根据诗句想象画面?
◎提问的方式: 哪些词语让你眼前浮现了画面?你的眼前浮现了怎样的画面?
◎想象画面的思路
思路一 看插图。
如在读《惠崇春江晚景》时,我们可根据桃花、鸭子、蒌蒿和芦芽的插图,想象 春天桃花盛开、蒌蒿和芦芽富有生机、鸭子在河里游来游去的画面。
思路二 抓关键词。我们首先的思路就看叠词、动词(上下空间、动静姿态、忙 闲情趣)或者色彩词语。
如在读《三衢道中》时,我们可抓住“添得 ”二字,想象黄鹂鸟在深林中自由飞 翔、欢快鸣叫,为走在山路上的行人助兴的画面。
第 2 课《燕子》从景物的样子、状态、颜色等方面想象画面,可以抓住“微微地 ” “如毛 ”“千条万条 ”等修饰词和“聚拢 ”等动词。
思路三 抓比喻、拟人、细致描写的细节语句
圈画重点词句,想象感悟或者替换词语,对比着读一读
课后题
⃞ 结合诗句的意思,想象画面,说说三首诗分别写了怎样的景象。
【思路】分解–将诗句中的景物分解出来,展开想象,在脑海中浮现单独的画面 整合—-将单独的画面拼合成一幅完整的画面
润色—联系生活实际,整体感受诗句描绘的景象,不足之处加上恰当的词语, 使语言流畅生动
参考答案:
《绝句》 春日明媚的阳光照耀着万物,江山壮丽迷人。春风和煦,百花初放, 绿 草如茵,拂面的微风中还夹杂着花草的香气。燕子衔泥筑巢,忙忙碌碌;慵懒的鸳 鸯正在暖融融的沙滩上打盹儿呢。
《惠崇春江晚景》青翠的竹林外,一株桃树映入眼帘,那满树的花苞,已有零星几 朵绽放开来。一阵嘎嘎的欢叫声传入耳中,循声望去,只见一群鸭子正扑打着翅膀 在江中畅游。江边蒌蒿遍地,而芦苇才刚需出那娇嫩的”额头”,此时正是河豚将要 逆江而上产卵的季节。
《三衢道中》 梅子黄透了的时候,天气晴朗,碧空如洗。坐上小船,一路游赏到了 小溪的尽头,再走山路继续游玩。山路上绿树成荫,小径上时有从枝叶间投下来的 斑斑驳驳的日光,树林深处传来阵阵黄鹂的啼叫。
题型 2 找和赏析优美语句
本单元第二个重要的阅读要素就是品析优美生动的语句,
1.抓住富有动感的词句和描摹事物的色彩、形状、状态等的词句。
如《荷花》中,“有的还是花骨朵儿,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”,抓住描 写花骨朵儿的状态的词句“饱胀 ”“马上要破裂 ”,我们可以想象花骨朵儿快要 开放时的样子,体会作者语言的生动。
2.抓关键字词 (动词、叠词、拟声词等)动词特别是细致描写时的动作描写, 比如《昆虫备忘录》
2. 连续性动词。
3.抓修辞(比喻《燕子》、拟人、排比《荷花》、夸张等) 4.抓句式(反问、感叹等)
5.抓表现手法(联想、想象等) 6.有新鲜感的语句 (主观感受)
交流平台给了我们一些具体例子———
1.联系生活实际。
如《荷花》中,“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。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,露出嫩黄色 的小莲蓬。有的还是花骨朵儿,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”,我们可以结合 生活实际,体会荷花初绽、绽放、含苞三种不同的姿态,感受作者语言的精妙。
2.换词比较。近义词情境中运用:《词句段运用》 (语文园地)
再如《燕子》中,“另有几只却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横掠着,小燕子的翼尖或剪 尾,偶尔沾了一下水面,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”,可将句中的“横掠” 换成“横飞”,“沾”换成“点”或“碰”,比较后,我们发现原文更能体现小燕 子的轻盈灵活。
方法有:
1.抓住修饰词、动词,从景物的样子、状态、颜色等方面展开想象。
2.换词法比较。
3.反复朗读。
如《荷花》中“荷叶挨挨挤挤的,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。”我们可以抓住“碧 绿 ”“ 大圆盘 ”等词想象荷叶的颜色和样子。
题型 3 图画命名
一般采用“事物+干什么”“关键要素 1+关键要素 2”“景物+位置”等等
如:①第一段:燕子外形图 第二段:春光燕子图 第三四段:燕子飞行图
题型 4 赏析动词
动词赏析
方法:1.找到动词;2.分析动词的表达效果;3.分析修饰语的表达效果。
一般格式:这一动词,(生动形象、准确传神)地写出(刻画)了(某对象的什么)特点 (样子、情态、心理等),表达(现)了(作者或某对象什么的思想、感情、性格、 精神、品质)
《燕子》将”横掠”换成”横飞”好不好?为什么?
不好。”掠”指轻轻擦过,”横掠”说明小燕子飞得很低,轻轻擦过水面, 和下文的” 沾”相呼应,而”横飞”则没有碰到水面,也不能表现出小燕子飞行时轻盈、灵活的 特点。
第 4 课《昆虫备忘录》
《花大姐》第 1 自然段对瓢虫的动作描写中,动词“落”“折”“收拢”,修饰 语“款款”“顺顺溜溜”“严丝合缝”体现了(特点)它飞得轻盈,落得从容, 收得利索。
题型 5 概括
第一单元概括景物等特点还是比较简单,一般文章会给特点词,学会择取。 写景时一定会遇到的词语:生机勃勃、充满活力、朝气蓬勃、充满生命力……
第 2 课《燕子》
②二段:描写了哪些景物:轻风、细雨、柔柳、花草叶,写出春天生机勃勃、热闹 的景象
④三、四段:写出了燕子飞行的什么特点:轻快、敏捷的特点
《燕子》课后题
技巧:这样的形容词也是特点词
结构:四字修饰词+的+名词(修饰词要准确生动地形容该景物的特点)
题型 6 句子赏析(修辞手法)
在本单元我们主要掌握修辞手法中的比喻和拟人,而随着年级增加我们常 常从内容结构两方面考虑,判断句子的作用。下面我列举两个表格先让大家有个 框架概念。然后刘老师会详细说一下比喻的答题格式和分类,拟人的概念,叠词 以及它们的赏析需要答哪些。
框架
【内容上】
关注点 1 按词性分 (我们常说的动词、形容词、副词等)
小学阶段常见的 | ||
词性 | 答题套话 | 赏析关键点 |
动词 | 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…… | 1.确定哪些词语(可以是一 个或多个) 2.写出了… ①什么景物什么特点 ②什么人对谁的什么情感/ 这个人的心理,表现了/表达 了谁什么的性格(有就答) |
形容词 | 生动形象地描写了……… | |
副词 | 准确地说明了………的情况(表程度、限 制、时间、范围等)说明文经常考 | |
叠词 | 增强节奏感,具有韵律美 | |
拟声词 | 使读者产生联想,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|
关注点 2 修辞手法
小学常考的有 比喻 拟人 排比 夸张 设问 反问 反复 引用
要求:每个修辞手法知道它的答题套话,省略号出填什么内容
修辞手法 | 答题套话 |
比喻 |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,将……比作……,生动形象地写出了…..(特 点),表达….对….的感情 |
拟人 |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,将……拟人化,赋予了人的(动作、语言、心 理、神态、情感等),生动形象地写出,表达了……的……感情。 |
夸张 | 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,突出了……的……特征,加强了……的感情 |
排比 | 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,强调了……的……特点,句式整齐一气呵成, 节奏感强,增强语言气势,加强表达效果,表现作者对……强烈的…… 感情 |
设问 | 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,设置悬念,引发读者对……的思考,给人以启 迪,突出了文章…..的主旨。 |
反问 | 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,更加突出了……的……特点,加强语气,增强 文章的表达效果,表达了作者对……的……感情。 |
反复 | 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,强调…… (特点/情感),富有感染力。 |
引用 | 运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,论据充分增强说服力,语言优美,增强文章的 诗情画意之感。 |
注意:答题套路一定要结合文本! 答出手法、效果、内容和情感 |
比喻的分类和答题格式
分类
类型:明喻、暗喻、借喻
①明喻:明 目张胆的比喻,句中有“像 ”“仿佛 ”“似乎 ”“宛如 ”“犹如 ”
a、他的心如磐石般坚定,从未动摇。
b、平静的湖面像一面巨大的镜子,倒映着岸边的美景。 C、长城宛如一条巨龙,蜿蜒在崇山峻岭之间。
注意:区分什么是比喻句,不是带像字的都是比喻句。
(1)有像字不一定是比喻
a、你别总像个小孩子一样任性。
b、这天气真怪,一会儿冷一会儿热,像在捉弄人。
C、小明每天都刻苦学习,像要参加什么重要考试似的。 这些句子没有把……比作…… ,所以不是比喻句
(2)有“像”字,但是失去真实性时=夸张
例如:我好紧张啊,我的心好像从嗓子眼里跳出来了。–此句为夸张
②暗喻:没有明显的比喻词,但有特征词:“是 ”“成了 ”“构成 ”“组成 ”“形 成
a、善良是温暖的阳光,驱散了人们心中的阴霾。 b、缕缕阳光组成了照亮世界的希望灯塔。
③借喻:只有喻体
a、雨道上射起无数的小箭头。 b、矿工在矿洞里挖黑金。
答题格式
答题要点①明手法: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②把……比作… ③本体特点④赏析,这里的赏析 角度(可以从情感、品质、生活现状)(背诵)
比如:雨像细丝—-本体是雨—-喻体是细丝 本体特点从喻体的角度来思考
“雨像细丝 ”“雨像牛毛 ”那么本体是雨,喻体是细丝和牛毛,那么雨的特点就从细丝和牛 毛的角度来思考,细丝和牛毛的特点是“细 ”“密 ”所以:雨的特点=细密=轻柔
以上这个例子是三年级达到的水平,你只要找到特点,再写一下情感就可以了。
拟人
拟人句:把物体/植物/动物当人写
先说说我们自己有什么行为,有什么情感,然后把我们换成要写的内容
比如说:
你唱了一首歌,把你唱歌的行为加在风身上,就是拟人—–风儿清唱着歌,唤醒了沉睡中的 大地。
拟人句写景时一定会遇到的词语:生机勃勃、充满活力、朝气蓬勃、充满生命力…… 拟人句答题格式和比喻句差不多,
答题要点①明手法: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②把……拟人化 ③本体特点④赏析,这里的赏析 角度(可以从情感、品质、生活现状)(背诵)
找有手法的句子,比如拟人句,动作描写句,也可以找带有叠词的句子。
如:
“火焰忽明忽暗地舔着锅底,仿佛在跳着一支支欢快的舞蹈,火光映红了我们开心的笑 脸 ”。本句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,赋予火焰人的动作,生动形象地描写出火焰跳动时的情 态,体现出火焰的舞姿优美动人的特点,表达了“我 ”高兴、愉快的心情。
①先写使用了拟人的手法: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
②把……拟人化
③概括故事内容(也就是解释句子意思)
④找本体特点(本体特点,先假设本体是人,人跳舞时有什么特点,那么火焰就有什么特点)
⑤分析情感(火光映红了我们开心的笑脸,说明我们的心情就是开心、快乐)
注意 学会用连接词
写出了+故事内容(相当于概括)+表达了+情感体现了+品质生活现状,突出了+品质生活现状。(背诵)
叠词
叠词小学考得比较少但也会遇到。小学高年级和初中考得比较广泛:记叙文、文言文、散文、 古诗都有涉及。
三下第一单元在《荷花》一文中,“挨挨挤挤” 是极具表现力的叠词,以下从用词和修
辞角度进行赏析:
用词角度: “挨挨挤挤 ” 生动且准确地描绘出荷叶数量众多且紧密簇拥的状态。(写出内容) “挨 ” 和 “挤 ” 的重复使用,强化了这种密集感,让读者仿佛能亲眼看到那满池荷 叶层层叠叠、充满生机的画面,突出了荷叶生长的繁茂与旺盛,展现出荷塘蓬勃的生命力。 (突出事物…特点)这种用词使表达更加形象、具体,让读者对荷叶的形态有更直观、深 刻的感受。
以下思路,高老师希望大家能背下来,心理有个底,然后慢慢遇题消化。
答题思路
①“…..”运用了叠词,读起来朗朗上口,富有音韵美
关于叠词作用题都可以写上
②描写……的声音,使人如闻其声
比如:白居易—“大弦嘈嘈如急雨,小弦切切如私语”
③描写或者形容动作,再现事物发生的过程,使人如临其境
比如:李清照—“寻寻觅觅,冷冷清清,凄凄惨惨戚戚”
④突出强调……事物的……特点
比如:早早—强调特别早 微微强调特别细微 处处强调每一处都是
⑤营造……的氛围
比如:寒山—杳杳寒山道,落落冷涧滨(超然物外的氛围)
⑥表达作者(或者主人公)的…情感
举例子:
“迫不及待地咬一口,甜甜的、香香的、酥酥的”摘自《母亲的土月饼》
思路:
1、先抄写叠词:用“甜甜 ”“香香 ”“酥酥 ”几个叠词
2、概括句子:香香的=嗅觉 甜甜的=味觉
从味觉和嗅觉的角度把月饼的好吃描绘得生动诱人、惟妙惟肖(我们知道月饼的味道是甜甜 的、香香的内容就特别生动
3、分析作用:引起读者联想和想象(我们心里就会想起甜甜的、香香的、酥酥的月饼) 组织答案:
运用叠词。“迫不及待地咬一口,甜甜的香香的、酥酥的 ”一句,用“甜甜 ”“香香 ”“酥 酥 ”几个叠词,从味觉和嗅觉的角度把月饼的好吃描绘得生动诱人、惟妙惟肖,引发读者联 想和想象。
通过AI大模型自动搜索获取,本文来自于头条号作者:小学语数英学习资料,本站旨在传播优质文章,无商业用途。如不想在本站展示可联系删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