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考生想了解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阅读理解考点重点,小编通过整理给大家分享一下相关情况,希望有所帮助。
同步单元阅读·二单元
单元主题:探索自然奥秘,领略科技精彩。
单元阅读要素: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,并试着解决。
要素脉络
考点1: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。(语文要素)
常考问法
(2024·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)阅读短文,试着解决不懂的问题,并提出新的问题。
思路模板:选择角度,组织语言提问(对应不同切入点)+选择方法,解决问题
答题方法
方法1:联系上下文,解决问题。(提出的问题与文章的内容、写法有关时)
例如,在阅读《飞向蓝天的恐龙》时,要想解决“恐龙是如何一步步演化成鸟类的?”这个问题,我们可以阅读第4自然段,抓住一些体现恐龙演化过程关键阶段的语句,梳理恐龙向鸟类演化的主要阶段,理清演化过程。
方法2:联系生活实际,解决问题。(提出的问题和生活实际联系紧密时)
例如,阅读《琥珀》时,针对“琥珀的形成过程是怎样的?”这个问题,我们联系生活实际可知,夏日,太阳使松脂融化并滴下来,刚巧砸中了苍蝇和蜘蛛。这是作者联系生活实际,对琥珀形成的条件进行的合理推测,为下文具体写琥珀的形成作了铺垫。
方法3:请教他人或查找资料,解决问题。(提出的问题难以独立解决或属于未来领域需要深入了解时)
例如,阅读《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》时,我们可以查找纳米技术应用的最新资料,通过了解纳米技术应用的具体事例,加深对“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”“纳米技术可以让人们更加健康”这两句话的理解。
小提示:考试时尽量提出能通过联系上下文获得答案的问题。
知识补充|“提问”策略
我们一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提问。
一、针对文章的整体或局部内容提问
针对内容 | 切入点 | 提问的句式模板 |
整体内容 | ①文章主旨、主要内容 ②描写对象 ③主要故事情节 …… | ①文章的……(中心思想/主要内容)是什么? ②主人公是怎样成长起来的? ③……(事情/描写对象/描写内容)发生了怎样的变化?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? …… |
局部内容 | ①词句意思、深层含义 ②文章中的某处故事情节 …… | ①“……”这个词语(这句话)是什么意思?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吗? ②(作者/文章)为什么要说“……(句子)”? ③在第x自然段中/……(情节)后,主人公是怎么做的?为什么要这样做? …… |
二、针对写法提问
切入点 | 提问的句式模板 |
找反复出现的词句 | ①文段/文章中……反复出现,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? ②文段/文章中……反复出现,可以删掉其中一个/第x个吗? ③文段/文章中……反复出现,可以替换成……吗? …… |
找运用了修辞手法/说明方法/描写方法等的句子 | 句子“……”运用了……(修辞手法/说明方法/描写方法等),这样写有什么好处? …… |
找材料的特殊安排(先后/总分/详略安排等) | ①文段/文章先(总/详)写了……,后(分/略)写……,为什么要这么安排? ②文段/文章先(总/详)写了……,后(分/略)写了……,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? …… |
三、联系生活实际,提出问题
(1)同类事物、现象、原理:
①生活中还有……(事物/现象等)也体现了/运用了……的原理?
②生活中还有……(发明/创造等)也是受到了……的启发?
(2)同类事情、情况:文中提到……,那么,生活中……(与文章内容相关的事情、情况),我们应该……?
考点2:感受说明文的语言风格。(课后题考点)
常考问法
(2024·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)比较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下面的【阅读链接】,两段话写的都是 。两段话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?你更喜欢哪一种?
答题方法
在四年级阶段,我们要学会区分说明文的两种不同语言风格。
1.生动活泼:用词形象,常运用拟人、排比等修辞手法或打比方的说明方法,增强文章的趣味性,更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。
2.简明朴实:用词朴素,无华丽的修饰词,常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,简洁明了地向读者传递信息。
第一步,找出文中特点明显的内容,如准确的数据、生动的用词,据此分析这部分内容运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或修辞手法。
第二步,根据语句所运用的说明方法或修辞手法,感受说明文的语言风格。
考点3:理解词语的新义。(语文园地考点)
生活中我们有随着时代的发展,近几十年才出现的词语,这种我们可以通过查词典和上网查询的方法来具体了解。比如,云技术指在广域网或局域网内将硬件、软件、网络等系列资源统一起来,实现数据的计算、储存、处理和共享的一种托管技术。
也有一些词语是在原有含义的基础上有了新的意思的词语,可以将新义和原义对比着理解。比如,潜水原义是在水面以下活动。新义指在网络论坛、即时聊天工具等互联网群中不回帖、不发言、不上线的单独个体或行为。
考点4: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、严谨性。(期末高频考点)
常考问法
(2024·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)第⑧自然段中的加点词语“可能”删掉好不好?请写出理由。
答题方法
思路模板:第一步,表态,一般情况下都是不能。
第二步,结合词语的本义,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。
第三步,比较删掉词语后句意的变化。
第四步,得出结论——删掉不好,并点明这个词语的使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、严谨性。
答案模板:不能删。“……”的意思是……,放在句中表示……;如果删去,句子的意思就变成……,说法太过绝对(或“不符合实际”)。“……”一词的使用,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、严谨性。
考点5:判断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。(期末高频考点)
常考问法
(2024·福建省漳州龙文区)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,这样写的作用是 。
答题方法
思路模板:判断说明方法(根据标志性词语)+分析作用/好处
答案模板:……运用了……的说明方法,……(结合文中内容简述该说明方法),具体准确/具体有力/生动形象/鲜明突出地说明了XX……(特点等),使说明……(更科学、严谨、有说服力、易于读者理解等)。
知识补充|常见的说明方法及作用
说明方法 | 标志性词语 | 内容特点 | 作用 |
列数字 | 整数、约数、小数、分数、百分数、倍数等数值 | 用具体数字对……加以说明 | 具体准确,科学、严谨 |
举例子 | 例如、比如、譬如、又如 | 举出和……有关的典型事例 | 具体有力,易于读者理解,有说服力 |
打比方 | 像、仿佛、是 | 把……比作…… | 生动形象,更通俗易懂,增强趣味性 |
作比较 | 比、较、超过、相对于、相比于、等于、相当于,和……一般 | 把……和……进行比较 | 鲜明突出,易于读者理解,更有说服力 |
通过AI大模型自动搜索获取,本文来自于头条号作者:小学语数英学习资料,本站旨在传播优质文章,无商业用途。如不想在本站展示可联系删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