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值得,但挑专业比挑对象还重要!」
——如果你冲着「稳定+寒暑假」来,教育类仍是中上选择;但若想「暴富」或「躺平」,出门左转计算机/金融可能更香(然后被996毒打)。
- 出生人口:2023年中国新生儿仅902万(2016年1883万人数的腰斩),理论上未来学生总量减少,但……
- 现实魔幻主义:一线城市家长更舍得砸钱,K12素质教育+高端教育需求反增(比如编程班、国际学校)。
- 政策红利:国家强推「普职分流」,职业教育教师缺口大(中职/高职老师未来可能是香饽饽)。
数据支撑:
- 教育部2023年数据,小学教师供需比1:1.2(竞争温和),但学前教育教师过剩。
- 职业教育师资缺口约40万(学机械、电子的工科生,考个职教教师资格证或许能捡漏)。
老年大学、在线教育(教大爷大妈用智能手机)等赛道正在膨胀,但目前薪资一般,适合有耐心的社会型人格。
- 语文/数学/英语:永远刚需,招聘岗位多,但竞争爆炸(尤其英语,卷到雅思8分都可能失业)。
- 物理/化学:新高考后地位飙升,重点中学抢着要,硕士学历就能冲名校(文科生:酸了)。
- 政治/历史/地理:岗位少,但考编时经常「专业不限」,适合曲线救国。
- 体育/美术/音乐:艺考门槛高,但校内课时增加,且课外培训需求旺(带私课赚外快真香)。
冷知识:
- 上海某区2023年教师招聘,物理老师报录比1:5,英语老师1:50(英语专业同学:现在转行来得及吗?)。
- 985/211师范(北师大、华东师大):分数堪比985理工科,但就业光环强(深圳中学教师名单了解一下)。
- 省属师范(如浙师大、首师大):分数中等,本地中小学就业稳,「包邮区」薪资可达15-20万/年。
- 二本师范:慎选「学前教育」「教育学」等泛专业,容易沦为「考编气氛组」。
- 经典套餐:教育学原理+心理学+教学法+粉笔字(是的,21世纪还要练字)。
- 吐槽点:部分课程如「教育哲学」实用性约等于「教你用黑格尔思想批评小学生作业」……
- 隐藏技能:师范生必备「公开课表演艺术」(演技≥专业课知识)。
建议:
- 辅修编程/新媒体(未来教育科技是趋势),或者蹭心理学双学位(心理健康教育岗需求涨)。
- 公办中小学:月薪5K-1.5W(一线城市+职称高=20W+),公积金高,适合追求WLB(Work-Life Balance)的人。
- 国际学校:年薪15-30W,但要求英语+海外背景(雅思7.5打底)。
数据真相:
- 2022年深圳中学新教师薪资表曝光,硕士年薪30W+(但清北博士扎堆,普通师范生别做梦了)。
- 双减后幸存机构:转向素质教育(编程、围棋等),薪资比K12时代降30%。
- 教育科技公司:在线教育产品经理、课程设计岗,年薪10-25W(适合「师范+技术」跨界人才)。
- 主线任务:教师→教研组长→校长(熬资历+人情世故)。
- 支线任务:
- 转教育行政(教育局公务员,但竞争激烈)。
- 做教育博主(小红书/抖音「XX老师」,广告变现真香)。
- 跳槽企业培训(银行、国企内训师,月薪1W-2W)。
血泪建议:
- 如果性格内向/讨厌熊孩子,慎选!否则每天上演《活着》续集。
✅ 适合学教育的人:
- 追求稳定+寒暑假,耐得住琐碎。
- 擅长沟通,喜欢「人类幼崽」或「叛逆中学生」。
- 能接受前期薪资一般(但越老越吃香)。
❌ 快逃警告:
- 梦想年薪百万(建议去直播带货)。
- 讨厌考试(教师编、职称考伴随终身)。
- 对「家长微信群轰炸」PTSD。
总结:教育行业像「公务员青春版」——稳但穷(相对),适合「佛系奋斗者」。未来十年,**选对学科(理科副科)+ 叠buff(技能跨界)**的人,依然能吃到红利。
(注:以上数据来自教育部公报、各校招聘公告及行业调研,如有误差,那就是你对)
本站通过AI自动登载部分优质内容,本文来自于头条号作者:我看—教育和就业,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。本站旨在传播优质文章,无商业用途。如不想在本站展示可联系删除
© 版权声明
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(包括但不限于文字、数据、图表及超链接等)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(包括但不限于公司、媒体、协会等机构)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。部分内容参考包括:(百度百科,百度知道,头条百科,中国民法典,刑法,牛津词典,新华词典,汉语词典,国家院校,科普平台)等数据,内容仅供参考使用,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!
THE EN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