吉林大学(Jilin University,简称“吉大”),坐落于吉林省长春市,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,位列国家“双一流”(A类)、“985工程”、“211工程”重点建设高校,被誉为“东北第一学府”。
- 学校层次:985/211/双一流A类高校,全国排名前30(2025年ABC中国大学排名第28位)9。
- 校园规模:全国最大校园之一,7个校区(前卫、南岭、朝阳、新民、南湖、和平、珠海研究院),占地面积734.59万平方米1。
- 学科覆盖:全国学科门类最全的高校之一,涵盖13大学科门类,开设121个本科专业9。
- 学生规模:在校生7.6万余人,其中本科生4.2万、硕士生2.3万、博士生1万1。
校训:“求实创新,励志图强”——强调学术严谨与创新发展。
吉林大学的历史可追溯至1946年成立的东北行政学院,1950年更名为东北人民大学,1958年定名吉林大学。2000年,原吉林大学、吉林工业大学、白求恩医科大学、长春科技大学、长春邮电学院五校合并,2004年军需大学并入,形成今日规模1。
- 1946年:建校,初名东北行政学院。
- 1958年:更名为吉林大学。
- 1995年:首批入选“211工程”。
- 2001年:入选“985工程”。
- 2017年:进入“双一流”A类高校名单。
- 2024年:新增人工智能、人权学等交叉学科博士点5。
历史贡献:
- 合并白求恩医科大学,奠定医学强校基础。
- 军需大学并入,强化农业工程、兽医学科。
吉林大学培养了大量杰出人才,涵盖政治、科技、法律、文艺等多个领域:
- 刘延东(原国务院副总理)。
- 李鸿忠(中央政治局委员,天津市委书记)。
- 李四光(地质学家,中国地质力学奠基人)。
- 黄大年(著名地球物理学家,“时代楷模”)。
- 张海迪(中国残联主席,作家)。
- 马蔚华(原招商银行行长,金融家)。
校友网络优势:
- 政府机关:大量毕业生进入国家部委、地方政府。
- 金融行业:招商银行、中国银行等金融机构高管。
- 科研机构:中科院、工程院院士校友众多。
吉林大学在各省录取分数差异较大,以2024年高考数据为例3:
报考建议:
- 高分考生(全省前5000名):可冲刺车辆工程、法学、临床医学。
- 中分段考生(1万-2万名):考虑计算机、经济学、化学。
- 低分段考生(2万名以后):可关注护理学、地质工程(部分省份二本招生)。
对比清华北大:
- 吉林大学最低录取分435分(新疆理科),比清华北大(约680分)低245分3。
- 车辆工程(全国第1,依托一汽集团)。
- 化学(ESI全球前1‰,国家重点实验室)。
- 法学(“文革”期间全国仅存两所法律系之一)。
- 博士点:49个一级学科博士点 + 11个专业博士点5。
- 硕士点:5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 + 25个专业硕士点1。
- 博士后流动站:48个(全国前列)1。
截至2024年,吉林大学拥有6:
- 专任教师6328人,其中:
- 院士12人(含双聘)。
- “长江学者”59人。
- 国家杰青31人。
- 国家级教学团队:化学、车辆工程等。
名师代表:
- 于吉红(中国科学院院士,化学领域权威)。
- 李元元(中国工程院院士,材料科学专家)。
- 总体就业率:87.18%7。
- 就业行业分布:
- 制造业(30%,主要为一汽、中车等)。
- 教育/科研(20%)。
- 金融/IT(15%)。
单位 | 录用人数 |
中国一汽 | 500+ |
华为 | 200+ |
国家电网 | 150+ |
行业 | 应届生月薪 | 5年后薪资 |
制造业 | 6000-8000 | 1万-1.5万 |
IT/互联网 | 8000-1.2万 | 1.5万-3万 |
金融/法律 | 1万-1.5万 | 2万-4万 |
就业痛点:
- 地域集中:39%毕业生留在东北,一线城市(北京、上海)占比仅15%7。
- 冷门专业就业难:哲学、考古等文科专业就业率低于70%。
- 考取高含金量证书:CPA、法律职业资格、CFA(吉大法学院通过率全国前5)。
- 参与校企合作:一汽、长光卫星等企业实习机会多。
- 保研/考研:42.96%本科生选择升学,部分进入清北复交7。
- 政策利好:国家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,一汽、中车等企业校招扩招。
- 挑战:东北经济增速放缓,部分高薪岗位集中在沿海地区。
✅ 适合人群:
- 想学工科(车辆、化学)或法学。
- 分数够不上华东五校,但想读985。
- 愿意在东北或制造业发展。
❌ 不适合人群:
- 追求超高起薪(金融/互联网顶尖岗位更青睐清北复交)。
- 想学纯艺术类(吉大以理工见长)。
互动话题:你会考虑报考吉林大学吗?留言区聊聊你的看法!
(全文约8000字,完整数据表可私信获取)
数据来源:
- 吉林大学官网1
- 2024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9
- 2024届就业质量报告7
本站通过AI自动登载部分优质内容,本文来自于头条号作者:我看—教育和就业,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。本站旨在传播优质文章,无商业用途。如不想在本站展示可联系删除
© 版权声明
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(包括但不限于文字、数据、图表及超链接等)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(包括但不限于公司、媒体、协会等机构)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。部分内容参考包括:(百度百科,百度知道,头条百科,中国民法典,刑法,牛津词典,新华词典,汉语词典,国家院校,科普平台)等数据,内容仅供参考使用,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!
THE EN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