造价员的印章虽小,却承载着法律责任与行业信誉。盖错位置或用错印泥,文件直接作废;多算200万,执业证被吊销。这个直径35毫米的红章,是工程资金的守门人,更是造价师良心的见证。
最近有个做工程的朋友跟我吐槽,说他们公司新来的造价员把章子盖错了位置,差点让整个项目白忙活。这事儿让我想起,很多人对造价员这个岗位的了解,可能还停留在\”算算钱数\”的层面。其实造价员手里那个小小的章子,分量可不轻。
先说说这个章子长啥样。造价师的执业印章是直径35毫米的圆形章,上面刻着姓名、执业资格证书编号这些信息。别看它个头不大,盖下去就是法律效力。就像老张说的,他们工地上的预算书要是没这个章,甲方连看都不带看的。
盖这个章讲究可多了。得用红色印泥,位置要在造价文件右上角,跟签字得挨着。有些新手容易犯的错是把章盖在空白处,或者用了蓝色印泥,这样的文件直接作废。去年有个项目就因为章子位置不对,耽误了半个月的进度。
为什么这个章这么重要?它代表着专业责任。盖了章的文件,造价员要负法律责任。比如工程量清单上的数字,结算审计报告里的结论,都是要跟着这个章走一辈子的。老王说他带徒弟时总强调,宁可多算三遍,也不能随便盖章。
现在很多年轻人考造价师证,光盯着挂靠费,没想过背后的责任。李工说过个真事,有次审计发现某项目结算多算了200万,追责时那个造价师的章就在文件上,最后执业证都被吊销了。所以业内都说,造价员的章子盖下去,就是把自己的信誉押上去了。
这个章还有防伪功能。正规的造价师印章都在住建部备案,编号能查到。有些单位招标时,第一件事就是核验印章真伪。去年就查处过几个伪造印章的案例,当事人现在还在吃官司。
说到保管也有门道。老周他们事务所规定,章子必须锁在保险柜,用的时候登记。有同行把章借给朋友用,结果朋友接的私活出了问题,连带责任跑不掉。现在好些单位都给印章拍照存档,就怕有人乱用。
其实造价员的日常工作,远不止盖章这么简单。要做市场询价,要跑工地核量,要跟设计院对接,最后出的成果文件才用到这个章。小陈说他师父教他,盖下去的每个章,都得对得起自己的良心。
现在电子印章越来越普及,但纸质文件上这个红章还是少不了。毕竟工程行业讲究白纸黑字,有些老甲方就认这个传统。不过要注意,电子印章和实物印章法律效力是一样的,不能重复使用。
说到这儿想起来,前阵子有个造价师把章弄丢了,补办手续跑了小半年。这期间接不了活,损失不小。所以业内人都把章子当宝贝收着,有些老师傅退休时,把章子擦得锃亮交给徒弟,跟传递接力棒似的。
可能外行觉得,不就是个章嘛。但对造价行业来说,这个章代表着专业资质,承载着法律责任,更关系着工程项目的资金安全。下次看到造价文件上那个红圈圈,你就知道它分量有多重了。
如果觉得这篇解开了造价行业的这个小秘密,不妨点赞分享给做工程的朋友。你们还见过哪些关于职业印章的趣事?评论区聊聊呗。
作者声明:内容由AI生成
本文来自于百家号作者:热切还顺畅高山,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。本站旨在传播优质文章,无商业用途。如不想在本站展示可联系删除